“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21 世纪是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010年,江阴市提出了“人才引领决胜江阴未来”的口号,市委书记在全市人才和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江阴的人才作为发展的方向,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重视教育质量,以此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才资源强市。人才和教育工作关系到江阴长远发展,必须整体考虑,系统规划,统筹实施。为此,江阴市下发了《 江阴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和《 江阴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成为规划江阴下一步人才和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江阴市挂职锻炼期间,我深深感受到江阴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清楚地看到江阴市教育局在引进人才过程中的各种创新举措。近期,江阴市教育局就《 高层人才引进若干意见》 (初稿)召开各职高、职中等学校负责人征求意见座谈会,大家齐集一堂,进行了交流与互动。通过参加座谈交流,我有如下体会:
体会一:引入高、精、尖博士,带动职业学校科研的发展江阴教育局的理念是引入高、精、尖博士生来带动校园科研,形成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以高质量的科研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阴各所高职学院、中职学校都以引入博士来带动科研为动力。在我们重庆,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进修学院培训,这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长远规划人才引进与培养。
体会二:引进人才中注重考察品德江阴教育局在引入高层次人才的基本条件中,突出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基础,将烙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良好品行作为首要条件。将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省级劳动模范,教书育人楷模,优秀教师作为重点人才引进和培养,使高素质、高品德人才走入各校园,成为领军人物。
体会三:职业类学校急需对高技工人才的引入在会上,很多校院长还反映,目前,各学校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工民建、计算机学科尤为突出,所需的人才应了解国内、国外较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生产、操作中总结经验和特殊技巧,补充相关专业知识,力求培养的学生能符合社会需要。
体会四:各学校教师编制问题成为人才引进瓶颈师资的编制问题也是反映得最多的。目前,各学校教师编制控制严格,而师资队伍又是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依靠的关键力量。教师的待遇,首先就是明确其教师身份。增加教师编制数量,是源头性问题。这不但涉及教育局也涉及到人社局等单位,需进一步协商解决教职人员的配备,是教育发展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江阴市教育局也十分重视并着手解决高层次人才引进中的这一问题。
体会五:需要处理好“引进的人才”与“现有的人才”的关系事业的成功与一所学校的发展壮大,需要众多人才共同努力。既需要本国、本地人才,也需要外国、外地人才。引进的各类人才,各所学校都在培养上花费了较大的精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如引进一部分,伤了一大片。如何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间的关系,成为各校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总之,江阴市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战略定位,以宽广的胸怀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才资源的主要途径。缺乏人才,教育也只是空中楼阁,没有教育的发展,人才就是无源之水。通过挂职,让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江阴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通过挂职锻炼,让我感受到江阴教育局的导向和宗旨,那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名市,努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接班人,使教育成为打造实现“中国梦”生力军的摇篮。
(作者系台盟重庆市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