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12日,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诞辰纪念日,参加和领导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的谢雪红等具有爱国、民主思想的台湾籍人士,发起组建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从追随革命到创立台盟,从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到参加新政协,从接受《共同纲领》到反美帝反“台独”,每一步都迈得坚定从容,每一步都饱含爱国爱乡深情。六十年的风云变幻,六十年的风雨同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英明正确的领导,得益于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通力合作,得益于各民主党派人士对光荣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倾情奉献。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不仅要重温光荣历史,传承优良传统,还要在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心同行,目标上同心同向,不断增强多党合作事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下面,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回顾在中共帮助下台盟创盟前后的活动,重温那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
一、振臂高呼“收回台湾”
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丧权辱国,反日高涨。台湾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从未停息。1921年,台湾著名绅士林献堂先生受新文化运动的启示,在台湾组织成立了进步文化团体——文化协会,意在唤醒民族意识,摆脱殖民统治。台盟创始人之一谢雪红是该协会最早的成员。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五卅运动”,这是一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外瞩目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谢雪红参加了上海大学师生的游行,虽在游行大军中她看似一文弱女子,却勇敢地喊出了“收回台湾”的口号,时时强调“毋忘台湾”这一主题,吸引了记者采访,一时很有知名度。这说明她不仅仅是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坚持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求收回主权,显得非常有政治水平。谢雪红通过这些政治活动接触到中共党员,并加入共青团。此后,她进入以瞿秋白为主任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谢雪红和台胞林木顺(后来成为台共的首位负责人,台共一大总书记,1934年在瑞金的中央苏区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经中共党员的推荐,前往莫斯科,进入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就读,开始了在中共帮助下的求学生涯。
谢雪红与中共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向警予住同一宿舍,常听向警予给她讲革命道理,她的领悟和进步很快。她原名“谢飞英”,有一次,她被一张描述十月革命红军战士攻打冬宫战斗场景的照片吸引住,照片上战士们殷红的鲜血洒满了白雪皑皑的大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表达自己追随革命的坚定意志,她遂将名字改为“谢雪红”。
1927年11月谢雪红和林木顺回到上海,1928年4月在上海组建、加入台共。可惜不久“台共”就遭日本警察破坏,谢雪红两次被捕,出狱后一边在岛内经商,一边创建人民协会,秘密开展进步活动。
二、台盟在香港成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0月25日台湾光复。可是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同胞还未尽情享受光复带来的民族荣耀,就被当时国民党政府台湾当局的独裁专制,贪污舞弊,恃强凌弱“乱政”深深伤害了。光复不到一年半,台湾工厂关闭,农地荒芜,物价飞涨,失业率高,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导致1947年遍及全省的“二·二八”武装起义。
这是一场由于国民党缉私警察殴打一女烟贩,并镇压请愿队伍而引发的全岛人民自发的武装起义,也是一场反对贪官污吏、反对国民党腐败专制,反对内战,要求民主自治,是和当时大陆国民统治区风起云涌的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斗争一脉相承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以“台湾的自治运动”为题发表社论,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给予了“二·二八”起义莫大鼓舞。
台盟创盟初期的盟员里有相当部分是台湾“二·二八”斗争的参加者,如谢雪红、杨克煌、王万得、苏新、李乔松、林良材、王天强、陈炳基、吴克泰等,还有参与“二·二八”宣传报道的李上根、王思翔、周青等,还有参与掩护谢雪红在上海转移的中共地下党李伟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台盟早期的盟员。
三、积极响应“五一”号召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所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中,提出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很快得到各民主党派的响应。其中《新台湾丛刊》第6辑《台湾人民的出路》是最早发表和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报刊之一。1948年5月7日,台盟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同月22日,香港《华商报》以《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号召台湾同胞响应五一口号,坚持反美反蒋争取解放》为题,发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告台湾同胞书》。经考证,各党派响应“五一”口号的时间,在响应 “五一”口号的行动上,台盟是最早表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这一政治态度的组织。它标志着台盟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走上了中国共产党引领的道路。
1949年2月26日,《华商报》刊登了台盟总部谢雪红女士到达解放区的讯息,期间谢雪红准备了处理台湾问题的5点建议,拟北上向新政协会议提出。1949年3月10日,台盟总部谢雪红等人到达北京,这标志着台盟总部从香港转移到北京,全力以赴支持中共,投入了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
四、转型定位参加新政协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当时台盟还不是参加新政协的一个组成单位,所以台盟革命领袖谢雪红是以中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但是6月19日,这个对台盟来说意义非凡的日子,新政协筹备会通过了一个文件,其中将台盟列为44个新政协组成单位之一,而且还分配5个正式代表,1个候补代表。作为一个党派确定为“参加新政协之一单位”,是台盟从地方性政治团体到全国性民主党派的转型标志。
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中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的报告里提及台盟。报告说:“凡是去年‘五·一’前就建立了组织或已开始建立组织,并且很快地响应了‘五·一’号召的,就可以作为参加单位,现在参加筹备会的十四个党派单位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决定。其中有三个单位,……需要做些说明,……台盟是一个革命的组织,‘五·一’前就从事台湾人民的解放运动。”台盟地位的确立和周恩来对台盟的肯定,体现了中共对台盟工作的关心,对台盟工作进一步开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9月30日,台盟代表谢雪红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1日,谢雪红登上天安门城楼,亲历了开国大典。同月,台盟遵照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协议,宣布撤消台盟原有纲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台盟纲领。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此正式确立。60多年来,台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反对“台独”,增进两岸同胞交流和了解,为统一战线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中共帮助下台盟创盟前后的重要活动,反映了台盟为台湾的民主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台胞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台独分裂,维护台海和平,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献计出力。(作者为台盟重庆市委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