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志峰 谢智强
1月20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曾嵘代表台盟市委会发言。她建议,作为加强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大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力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市政协委员曾嵘。记者 谢智强 摄
▲市政协委员曾嵘。廖文豪 摄
曾嵘介绍,近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三峡水库入库沙量为0.229亿吨,较2003-2022年均值减少84%,75%以上的消落区有植物覆盖,保土、保水、隔离等功能稳步恢复完善。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要求“加快实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水土流失、消落区、石漠化治理”。
“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工作目前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曾嵘举例说,比如后续资金保障亟待跟进、科研攻关水平亟待加强、综合管理能力亟待提升等。
如何加大三峡水库消落区综合治理力度?曾嵘建议,首先,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持续落实消落区治理经费保障。在有效保障三峡水库消落区系统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开发三峡水库消落区,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文旅游开发等形式,激发经济潜能,有效分担政府财政压力。
其次,加大综合治理科研力度,积极探索消落区治理经验。积极向上争取在库区设立国家级实验室,持续深入开展对库区消落区植被演变过程、岩体劣化成灾机理的系统性研究和长期观测;建立省部级以上的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综合平台,以支持野外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
第三,健全协调管理机制,大力提升消落区综合管理水平。积极推动构建政府统筹、水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消落区管理体系,扎实推进日常管理与维护;强化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充实基层人员配置和技术装备保障;着力实现对消落区的全方位、全天候预测监管,推动消落区日常管理监督信息化、智能化。(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