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记者 谢智强 摄
1月14日,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厦礼堂举行第二次大会,林丹委员代表台盟市委会发言。
林丹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台资西移的重要承接地,应当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渝台经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重庆已先后设立7个涉台园区,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超过2000家,实际使用台资79.71亿美元,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23家。
2022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届“重庆·台湾周”开幕式上,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正式揭牌,这是由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共同批复的全国第六个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采取“一区三园”模式,由重庆高新区产业园、涪陵区产业园、永川区产业园组成,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及农业食品产业等行业。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的设立,为深化渝台交流合作,增添了广阔平台和有力抓手,有利于加快推动台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和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渝台经济融合发展,有利于重庆高质量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但是,由于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处于开局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规划布局、工作机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已签约台资企业投资进展亟待加快推进,台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需要通盘解决,台资企业合法经营中的保障性措施需要真正落地到位等。
为此,建议:
一要强化统筹规划,完善工作机制。树牢“一盘棋”理念,结合园区发展属性、产业发展特点、企业创新能力等,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出台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市级部门牵头、三地和产业园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合作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合作区“三园联动”协调机制,构建三地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加强与有关省(区)合作区的沟通交流,积极加入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发展联盟。加强与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对接,争取在产业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合作区支持倾斜。
二要加快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一区三园”合力,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台资企业入园提供良好条件。加强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园特色互补、错位发展。推动渝台两地产业深度对接,引进一批壮链强链补链型台资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支持重大产业项目优先规划布局在合作区,协调推进重大台资项目,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等优势产业,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台资企业落户,促进渝台两地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增强合作区影响力和吸纳力。
三要加大对台招商,促进创新合作。瞄准链主台资企业,招大引强,完善产业配套,推动台资优质产业集群成链。坚持“三园联动”,策划举办重庆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推介会、台企恳谈会等活动,共同发布一批投资清单。紧盯世界 500 强台资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 “一对一”精准对接,加强与产业链中的台资领军企业的合作。推进对台科技合作交流和产业技术攻关,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引进台湾一流或顶尖人才团队,打造产业园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技术人才、研发团队到合作区就业创业。
四要加强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台资企业的精准度,对重大台资项目的用地、用能、环评等实行审批“绿色通道”,为吸引更多台资企业落户赢得更好口碑。促进台资企业同等享受中央和地方的各类纾困惠企政策,降低企业费用、融资、物流、制度交易等成本。加大土地房租、税收奖励、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对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等台资企业,减按15% 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推动与金融机构合作对接,在资金、担保服务、利率优惠上支持合作区建设。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