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正文

委员真知灼见助力破解“就业难”

2022-04-09 09:14 重庆市政协 文|秦瑶、周苾媛 次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今年如何继续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当前“就业难”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加强培训 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质量

       解决脱贫人口就业问题不仅是帮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创收致富的关键。但是由于很多脱贫人口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技之长,只能从事建筑、餐饮服务、环卫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容易出现就业不稳定、收入时多时少、失业待岗等情况,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需引导脱贫人口从‘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台盟重庆市委会建议大力培育优秀脱贫人口就业创业典型,让脱贫人口看到实实在在的效应,激励他们开拓思路、钻研业务、提升技能。

       台盟重庆市委会在集体提案《着力提升农村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提出,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合理安排脱贫人口在农闲期间参加培训,探索开展跨区域组织培训,在主城各区设置培训点,安排进城务工脱贫人口就近参加培训。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培训,实现网络、教室、工作现场一体化教学。同时,从脱贫人口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电工、焊工、电梯维修、汽摩维修等适用技能培训,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均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劳动力市场需求确定,以便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提案还建议相关部门对学员开展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对脱贫人口就业技能水平提高程度、个人收入增幅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确保持续创收,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行差异化时点就业

       差异化时点就业,是指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就业形式。在《劳动法》里,这种就业方式被称为“非全日制用工”。 

       市政协委员李昱认为,推行对差异化时点就业的规范管理和统计,对于在就业和失业之间徘徊的社会基层劳动者、处于特殊时期不便于全职就业的劳动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和尊重,也是增加就业、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举措。

       “小微市场主体,往往不要求按照日常的八小时安排生产经营,比如早餐摊点只在工作日晨间开摊,部分网店只需要聘请夜间某时段值守人员等等。差异化时点就业有利于这类市场主体降低成本,持续经营。”李昱建议重庆市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对这类就业的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就业履历认可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他鼓励小微企业以非全日制用工的方式聘用差异化时点就业者,对餐饮等行业制定按以非全日制用工的比例给予阶梯式税收、水电费降低等奖励政策。

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面对这样的困境,大学生就业帮扶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市政协委员谢兴建议,要强化就业帮扶工作的专业性,在各大专院校设置专职就业顾问。为学生在校四年提供全程就业咨询服务,根据学生就业时所面对的问题,对毕业生进行深度辅导,使其从进入校门开始就对就业市场有务实的判断,对社会和企业用人要求有清晰的了解。

      “同时也要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支撑大学生创新创业,尽快完善我市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市政协委员陈前斌建议,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工商、税务、人社等7个部门协同,出台大学生创业微企申请、注销的简易政策。


友情链接